News
首頁 News
你不知道的良渚丨5000多年前的玉琮神像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2022-12-05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hangzhou.zjol.com.cn/jrsd/bwzg/202008/t20200822_12240395.shtml"

  編者按: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入選世界文化遺產。五千年前,良渚先民以勤勞為曲、信仰為歌,領唱著中華民族奔騰浩蕩的歷史之歌,積淀下深厚豐富的文化內涵。  浙江新聞客戶端杭州頻道攜手錢江晚報、浙江大學出版社推出《一小鏟和五千年:考古記者眼中的良渚》連載,帶你從記者的角度,貼身觀察,追溯那些發現背后的人和事。   如果你經過浙江省博物館,會發現大門口裝飾的石像,正是玉琮標志,“臉”上是標志性的良渚神像。  這件曾在地下沉睡了5000多年的玉琮王,如今,以這樣的方式展現在世人面前。  很多人有種思維慣性,覺得良渚文化作為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史前文明,太遙遠,跟我們的生活沒什麼關系。實際上,作為中國最早的原創設計師,良渚人設計的玉琮和圖像,穿越5000多年,依然活在我們的生活里,甚至一點都不過時。  杭州路邊的很多花壇、橋柱,都是玉琮造型;京杭大運河杭州武林碼頭停靠的游船上,雕刻著大大的神像特寫。  如今,良渚文化已經被更多人知曉、傳播。  標準版良渚神像  良渚人的logo,大眼睛里有“心機”  在反山墓地,人們第一次在琮、柱形器、璜等不同種類的玉器上發現了完整的神人獸面像——人臉,頭戴羽冠,雙手內屈,好像在按壓下面的獸頭。這只獸,獠牙外撇,作蹲踞狀,有鳥足形利爪。  這個良渚人特有的logo在許多高等級玉器上都出現了,唯獨琮王上的神像最復雜,大小只有3厘米×4厘米,相當于一只火柴盒,人的雙臂和獸的下肢,還用陰線細刻處理,但最細的線條,1毫米里就有三到五根線,肉眼根本沒法看出來。而且,琮王上有八個神像,大小都一樣。  怎么解讀這個logo?  聰明的良渚人通過淺浮雕的方法把神像顯現出來,強調了它的主要元素分成上下兩部分:一雙神獸眼睛圓和弧邊三角組合紋樣的眼睛,以及一頂“帽子”——填刻羽毛的介字形大冠。2018年1月28日的《國家寶藏》節目里周冬雨扮演的掌握神權的良渚大祭司頭上的羽毛帽子,應該就是從神像而來的設計靈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方向明說,神像的基本圖意,我們可以解讀成一位頭戴羽冠的英俊戰神、人形化的太陽神。而神像的外貌細節實在是太豐富了,比如倒梯形的臉框、懸蒜狀的鼻和鼻翼、牙齒等;神獸則有大眼里填刻的線束、大眼斜上角的小尖喙、月牙形的耳朵的孑遺、鼻梁、有獠牙的闊嘴、膝部臂章狀的突起等元素。  如果拿放大鏡仔細看,神獸的大眼睛里還有各種心機——中間是重圈,兩側有側角及螺旋線旋轉,好像是眼眶里帶眼角的重圈小眼。如果畫成可以做抱枕和手機殼的紋樣,就是圓和弧邊三角組合紋樣。  為何說良渚人是最早的原創設計師呢?他們老早就懂得把自己設計的紋樣,放在宗教和生活用品里了,當然,神像是他們玩得最多的。比如反山王陵發現的嵌玉漆杯。  “上面的紋樣我后來看明白了,也是一個個神獸,是以獸的大眼睛為主題,也是顯像(淺浮雕)。這就是當時的文創,杯子上面不是簡單印一個圖案,而是有設計的,圓圈和螺旋狀的髹漆圍繞著‘珠子’,仔細看,可以觀察到顯像的神像圖案。作為一個宗教用品,這件壺已經創意到極致了。”方向明畫了復原圖。  除了神像本身,神像和器形的各種花式組合,也是良渚人的一種創意。比如神像與琮的結合,大琮直槽的神像是二方連續,縱向鋪列;大琮節面的簡約神像,則是橫向的二方連續,還有的神像做成了錯落旋轉的效果。也有簡約后的四合圖像布列在琮的四角,旁邊還有輔助或渲染場景的鳥紋。  反山嵌玉漆杯和方向明畫的復原示意  良渚人的“文創”,一直被后人模仿  說實話,后代人越來越發現良渚人的設計實在是太好用了,都不用再動腦筋。比如宋代人已經開始利用良渚元素做文創了,出現了以良渚文化玉琮為外形的琮式瓶。清代就更不用說了,乾隆就是玉琮和神像的“死忠粉”。清宮中的絕大部分良渚文化玉器都經過了御手,且多有御題。由于當時人們還不認識良渚文化玉器的圖像和紋樣,也不清楚這些玉器原來是做什麼的,只是覺得好看,所以皇帝和工匠做了很多大開腦洞又匪夷所思的“文創”。比如,把琮顛倒放,又給它配了銅膽和木座,干什麼用呢?插花。臺北故宮博物院就有多件清宮舊藏。  可能是因為這一時期良渚文化玉器出土豐富,部分匠人對紋樣已有一定的認知度,開始“畫蛇添足”。北京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的一件兩節矮方柱琮,乾隆御題“雖曰飾竿琳與瑯……”題字和器物自然是顛倒了,但是獸面像明顯為后期補刻,說明在明清時期,已經有一批玉匠對良渚文化刻紋玉器有一定的認知度,可以依樣畫葫蘆了。  方向明說,良渚文化之后,歷史上的許多地區曾模仿良渚的器物進行創作。有模仿型,如廣東石峽遺址出土的玉,形式明顯模仿良渚,略有破綻但整體還可以;有不知所云型,如上海松江廣富林遺址所出玉琮,琮體刻有并不等分的橫線,紋飾不知具體含義,在形式效果上與良渚相差甚遠;又如山東丹土遺址所出玉琮,眼睛直接雕琢于橫線上,完全歪曲了良渚玉琮設計本意……當然也有真正的文創,比如山東湖臺出土的臂釧,方中有圓,風格至簡,而方形的外緣刻有凹缺,接近琮的俯視狀態,切割成薄片,可以戴在手臂上;山西晉侯墓地還見到把琮做成器座,有底不透穿;而清宮收藏的宋代龍泉窯青釉琮式瓶,用以插花。  復古也是創新,也是發明  “我很喜歡良渚出土的一把壺,如果做成現在喝茶的飲器,就挺好的。原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杭侃說。  2015年,他在北大搭建了名為“源流運動”的古代文化與當代設計的交流平臺。如何把考古所得的知識體驗帶入日常生活,把古典的美好與現代社會有機結合,是這些年他一直在思考的事。  學者李零在《鑠古鑄今:考古發現和復古藝術》一書中說:很多創新仍離不開傳統(至少是不能完全離開,復古也是創新,也是發明,其實是“被發明的傳統”。“考古的目的并不僅僅是研究古代社會,就如同文藝復興一樣,重新發現古希臘羅馬的人文精神,迎來的是近代的曙光。現在,在世界范圍內遺產都在得到越來越多的保護。”杭侃說,英國有一本文化遺產方面的教科書Heritage:CriticalApproaches(《遺產:關鍵的途徑》),作者認為“遺產最重要的不是關乎過去,而是我們與現在、未來的關系。遺產不能僅僅理解為對存留至今的古物進行被動地保護,它還是一種將物、場所與實踐主動聚集起來的過程。”  而非洲的原始藝術,包括良渚文化等我們人類早期的原始藝術也一樣。“科技在進步,藝術卻不一定,原始藝術往往更能接近生命的本源。比如良渚神像上有‘大眼睛’,兩河文明中也有大眼睛,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大眼睛’,大眼圖像是世界不同區域不同文明視覺文化中的一個母題。藝術的沖動沒有變,我們想表達的生命的本質只是通過一種具象的形式去展現。在這種狀態下,我覺得像良渚文化這樣的原始藝術有它的生命力,都是在表達一種本能。”

關鍵字標籤:佛桌擺設

We provide all major casino gaming machine, slot game machine and slot machine cabinet.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don't hesitate to contact us. We will help you as the hardest as we can.